# 匪夷所思的 ROM
# 故事背景
今天我来逛手机,准备让手上的老同志下岗了
逛手机必看配置参数,无意中瞄到了ROM
这是一个曾经让我困惑好久的名词。
# ROM 是什么
ROM的全称是:Read Only Memory,既:只读存储,其特点是一旦在其体内存储了资料就无法再被改写或删除,但其存储过的内容也不会因为电源关闭而丢失。
与之对应的是RAM,RAM的全称是:`Random Access Memory,既:随机储存器,它可以随时读写,而且速度很快,通常作为操作系统或其他正在运行中的程序的临时资料存储介质。
结合手机,ROM就是手机的存储内存,RAM就是手机的运行内存。
# 我的困惑
ROM表示只读存储,难道说我的手机是“只读存储”??只能读不能写??
# ROM 历史
要解释这个问题还得从ROM的发展历史说起
# 最古老的ROM:掩码ROM(mask ROM)
Mask ROM 由字线(地址输入)和位线(数据输出)网格组成,通过晶体管开关选择性地连接在一起,并且可以表示具有规则物理布局和可预测传播延迟的任意查找表。
在掩模 ROM 中,数据在电路中进行物理编码,因此只能在制造过程中进行编程。这导致了许多严重的缺点:
- 成本高,需要批量定制、购买才能降低成本。
- 周期长,只能在制作过程中进行编程。
# 可编程只读存储器(PROM)
PROM 于 1956 年发明,使用方能够通过高压脉冲修改内部结构,从而可以对内容进行修改,尽管能修改,但也只能修改一次。
# 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(EPROM)
英特尔在1971年发明了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(EPROM)。 EPROM可以通过强紫外线反复恢复到未编程状态下,至此,我们终于有了可反复修改的ROM。
# 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(EEPROM)
历史车轮永不停止,终于,EEPROM于 1972 被发明,现在手机中用的存储内存(闪存)在分类上均属于EEPROM,闪存又可细分为NOR与NAND两种类型,详细介绍的话又得新开一篇。
# 真相大白
手机中的存储内存其实是ROM的一个分支,这个分支具备反复写入的能力,已经不仅仅是“只读存储”了,但是依然属于ROM的一种。










